--------------------- 作者:何諾勳*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鐘以哲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王牧衡
一、前言:
此次我們這個大組所做的主題是有關於「食物」,而我們這個小組所研究的是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,我們所界定的食物,主要以校園內最好統計數量的「餐盒」為主,希望藉由餐盒的銷售統計,及其可回收之資源,來歸納出光是餐盒本身所製造出來的資源為多少,由於我們學生大部分都在在學校住宿,所以這些廣大人口因為吃飯所製造出來的垃圾裡的可回收資源,便是我們探討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文獻回顧:
“白色污染”,是當今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, 由於大家對免洗餐具的危害認識不足,使用後就任意地丟棄,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。免洗餐具雖然方便了人類生活,但隨之產生了“世界性”公害,破壞了生態平衡,。為了我們自己的環境,我們必須審慎的面對這個問題。
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呢?
參考資料制止“白色污染”造福子孫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.先少用免洗餐具,再進而進用或尋找其替代品。
2.利用生化科技研製可食用的免洗餐具,這樣可徹底的解決危害。
糧食中的澱粉具有很高的強度,通過加工可製成各種口味的餐具,餐具外表用澱粉膜覆蓋,使用結束時,撕掉澱粉薄膜,可當點心食用。 不用、遺棄的餐具,可收集作動物飼料或農田肥料。
3.回收利用,促使資源無害化。
無論是英國帝國化學公司發明的Biopol,還是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,都不能徹底地解決“白色污染”替代免洗餐具。 但是,如果我們採取及時回收的辦法,既可以減少污染,又可把廢塑料再利用。
三、實驗設計
問題確認 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1.去合作社調查每日的餐盒及麵包所販賣的數量
2.調查男宿主要餐廳鎖製造的餐盒量
3.統計男生宿舍每日所製造出來的餐盒數量
註:上面我統計5B區的餐盒數量,是想證明除了合作社的餐盒以及宿舍餐廳以外,還有外面的餐盒會帶進學校內
四、結論
現在使用免洗餐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常見,不論是什麼類型的,即使對業者或消費者都相當方便,但無疑的都會加重對地球的負擔,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實減少免洗餐盒餐具的使用,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做起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。
1. 以塑膠餐具代替免洗餐具,以減少垃圾量的增加。
2. 若使用免洗餐盒,盡量做好垃圾分類,好不浪費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。
3. 使用過的餐盒盡量清洗乾淨,保持垃圾分類的正確性。
4.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,餐具可以自備。
五、心得
我們地球上每天所被製造出來的垃圾量每天都在成長,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食物這個方面,當然不只免洗餐盒,其他還有很多不可回收的垃圾,餐盒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環。免洗餐盒雖然對我們人類而言相對方便了許多,但使用過後的影響卻是令我們所擔憂的,不單單只有垃圾量的問題,餐具中有沒有添加什麼其他成分我們也不能確定,短期食用自然不是問題,但若長期使用則有許多隱憂,紙盒還能回收,若是其他的還不能被自然界所分解,這不管對現今或是未來都有極大的影響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便是對它做最少的接觸,若是使用後也該好好的分類,並且在免洗餐具與一般餐具間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地球的良好途徑。
資料參考:
上海教育周報
http://0rz.tw/4a44F
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
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
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(完整版)
一. 題目---食物
二. 主題---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三. 前言:
此次我們這個大組所做的主題是有關於「食物」,而我們這個小組所研究的是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,我們所界定的食物,主要以校園內最好統計數量的「餐盒」為主,希望藉由餐盒的銷售統計,及其可回收之資源,來歸納出光是餐盒本身所製造出來的資源為多少。
四. 相關文獻-
《制止“白色污染”造福子孫後代》
“白色污染”,是當今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, 由於大家對塑料餐具、塑料薄膜的危害認識不足,使用後隨意丟棄,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。 為了我們自己,為了明天,為了子孫後代,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,制止“白色污染”,保護環境,共同美化我們賴依生存的空間。
(一)何為“白色污染”
免洗餐具,廢塑料如今已經成為主要的“白色污染”源之一,成為全球性公害。 化學專家指出,這種塑料高分子化合物需要200-400年才能分解掉。 如果免洗餐具之類的塑料製品埋在土壤裡,不但佔用了有限的耕地,還會防礙農作物生長。 因此,人們把難以處理、又破壞生態環境的塑料廢棄物體,稱為“白色污染物”,把被“白色污染物”造成的污染稱為“白色污染”。
(二) “白色污染”的具體表現
“白色污染”的危害到處亂扔塑料廢棄物,給我們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:
1.污染了環境。 到處丟棄的塑料垃圾,破壞了我們整潔美好的環境。
2.造成了化學污染。 塑料垃圾在焚燒或自然降解中,能分解出有害、有毒化學氣體,污染了空氣,影響人類身體健康。
3.對牲畜有害。 牲畜吃了帶有塑料的飼料後,會引起消化道疾病,甚至死亡。
4.影響農作物對水、養分的吸收,不同程度地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,造成減產。
5.破壞了土壤結構,使土壤變得貧瘠,而且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恢復。
(三)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
我們應該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呢?
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.禁止使用免洗塑料餐具,少用塑料薄膜,尋找其替代品。
2.使科技部門利用糧食研製可食用的免洗餐具,這樣可徹底的解決危害,食物中的澱粉具有很高的強度,通過加工可製成各種口味的餐具,餐具外表用澱粉膜覆蓋,使用結束時,撕掉澱粉薄膜,可當點心食用。
3.回收利用,促使資源無害化。
其實,塑料本身不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,這是因人們疏於管理才引起的生態災難。 給廢棄塑料一個“回收站”,比口頭大談禁用更有實際意義。 如果能抬高廢塑料的身價,建立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,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。 車站、商店、裡弄、學校、菜場等都應設回收網絡,這樣,自然環境中的“白色”污點就會越來越少。
4.“白色污染”和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係科學的發展發明了塑料,方便了人類生活,但隨之產生了“世界性”的“白色污染”公害,破壞了公共環境和生態平衡,嚴重阻礙了可持續發展。 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觀,它是對20世紀以來,人類發展觀念的反思和創新。 它要求我們在實現從高消費耗,高排放的工業社會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型的過程中,需要在生產和消費等領域倡導減量化原則,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。 它將成為在新的發展觀指導下的新行為規範。 告別那種“從資源到產品,從產品到垃圾的循環”,使資源枯竭,生態破壞的習慣。
資料參考:
http://0rz.tw/4a44F
五.實驗設計
實驗設計
問題確認 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1.去合作社調查每日的餐盒及麵包所販賣的數量
2.調查男宿主要餐廳鎖製造的餐盒量
3.統計男生宿舍每日所製造出來的餐盒數量
平均每日餐盒輸出數量 餐盒重量(克) 總重量(公斤)
學生餐廳自助餐(外帶) 103 22.43 2.310
合作社便當 297 24.32 7.223
(以上餐盒統計數量皆為5/5~5/9期間所統計的數字再求其平均)
日期 5.5 5.6 5.7 5.8 5.9
男宿5B區餐盒回收數量 82 38 32 38 39
七日平均 32.71
(七日平均是因為5.5所統計的數量包含前一個禮拜之假日數量)
六.結論
現在使用免洗餐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常見,不論是什麼類型的,即使對業者或消費者都相當方便,但無疑的都會加重對地球的負擔,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實減少免洗餐盒餐具的使用,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做起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。
1. 以塑膠餐具代替免洗餐具,以減少垃圾量的增加。
2. 若使用免洗餐盒,盡量做好垃圾分類,好不浪費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。
3. 使用過的餐盒盡量清洗乾淨,保持垃圾分類的正確性。
4.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,餐具可以自備。
七.心得
地球的垃圾量每天都在成長,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食物這個方面,當然不只免洗餐盒,其他還有很多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氾濫著,餐盒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環。免洗餐盒雖然方便,但使用過後的影響卻是令我們所擔憂的,不單單只有垃圾量的問題,餐具中有沒有添加什麼其他成分我們也不能確定,短期食用自然不是問題,但若長期使用則有許多隱憂,紙盒還能回收,若是其他的還不能被自然界所分解,這不管對現今或是未來都有極大的影響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便是對它做最少的接觸,若是使用後也該好好的分類,並且在免洗餐具與一般餐具間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地球的良好途徑。
二. 主題---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三. 前言:
此次我們這個大組所做的主題是有關於「食物」,而我們這個小組所研究的是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,我們所界定的食物,主要以校園內最好統計數量的「餐盒」為主,希望藉由餐盒的銷售統計,及其可回收之資源,來歸納出光是餐盒本身所製造出來的資源為多少。
四. 相關文獻-
《制止“白色污染”造福子孫後代》
“白色污染”,是當今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, 由於大家對塑料餐具、塑料薄膜的危害認識不足,使用後隨意丟棄,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。 為了我們自己,為了明天,為了子孫後代,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,制止“白色污染”,保護環境,共同美化我們賴依生存的空間。
(一)何為“白色污染”
免洗餐具,廢塑料如今已經成為主要的“白色污染”源之一,成為全球性公害。 化學專家指出,這種塑料高分子化合物需要200-400年才能分解掉。 如果免洗餐具之類的塑料製品埋在土壤裡,不但佔用了有限的耕地,還會防礙農作物生長。 因此,人們把難以處理、又破壞生態環境的塑料廢棄物體,稱為“白色污染物”,把被“白色污染物”造成的污染稱為“白色污染”。
(二) “白色污染”的具體表現
“白色污染”的危害到處亂扔塑料廢棄物,給我們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:
1.污染了環境。 到處丟棄的塑料垃圾,破壞了我們整潔美好的環境。
2.造成了化學污染。 塑料垃圾在焚燒或自然降解中,能分解出有害、有毒化學氣體,污染了空氣,影響人類身體健康。
3.對牲畜有害。 牲畜吃了帶有塑料的飼料後,會引起消化道疾病,甚至死亡。
4.影響農作物對水、養分的吸收,不同程度地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,造成減產。
5.破壞了土壤結構,使土壤變得貧瘠,而且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恢復。
(三)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
我們應該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呢?
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.禁止使用免洗塑料餐具,少用塑料薄膜,尋找其替代品。
2.使科技部門利用糧食研製可食用的免洗餐具,這樣可徹底的解決危害,食物中的澱粉具有很高的強度,通過加工可製成各種口味的餐具,餐具外表用澱粉膜覆蓋,使用結束時,撕掉澱粉薄膜,可當點心食用。
3.回收利用,促使資源無害化。
其實,塑料本身不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,這是因人們疏於管理才引起的生態災難。 給廢棄塑料一個“回收站”,比口頭大談禁用更有實際意義。 如果能抬高廢塑料的身價,建立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,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。 車站、商店、裡弄、學校、菜場等都應設回收網絡,這樣,自然環境中的“白色”污點就會越來越少。
4.“白色污染”和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係科學的發展發明了塑料,方便了人類生活,但隨之產生了“世界性”的“白色污染”公害,破壞了公共環境和生態平衡,嚴重阻礙了可持續發展。 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觀,它是對20世紀以來,人類發展觀念的反思和創新。 它要求我們在實現從高消費耗,高排放的工業社會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型的過程中,需要在生產和消費等領域倡導減量化原則,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。 它將成為在新的發展觀指導下的新行為規範。 告別那種“從資源到產品,從產品到垃圾的循環”,使資源枯竭,生態破壞的習慣。
資料參考:
http://0rz.tw/4a44F
五.實驗設計
實驗設計
問題確認 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1.去合作社調查每日的餐盒及麵包所販賣的數量
2.調查男宿主要餐廳鎖製造的餐盒量
3.統計男生宿舍每日所製造出來的餐盒數量
平均每日餐盒輸出數量 餐盒重量(克) 總重量(公斤)
學生餐廳自助餐(外帶) 103 22.43 2.310
合作社便當 297 24.32 7.223
(以上餐盒統計數量皆為5/5~5/9期間所統計的數字再求其平均)
日期 5.5 5.6 5.7 5.8 5.9
男宿5B區餐盒回收數量 82 38 32 38 39
七日平均 32.71
(七日平均是因為5.5所統計的數量包含前一個禮拜之假日數量)
六.結論
現在使用免洗餐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常見,不論是什麼類型的,即使對業者或消費者都相當方便,但無疑的都會加重對地球的負擔,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實減少免洗餐盒餐具的使用,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做起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。
1. 以塑膠餐具代替免洗餐具,以減少垃圾量的增加。
2. 若使用免洗餐盒,盡量做好垃圾分類,好不浪費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。
3. 使用過的餐盒盡量清洗乾淨,保持垃圾分類的正確性。
4.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,餐具可以自備。
七.心得
地球的垃圾量每天都在成長,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食物這個方面,當然不只免洗餐盒,其他還有很多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氾濫著,餐盒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環。免洗餐盒雖然方便,但使用過後的影響卻是令我們所擔憂的,不單單只有垃圾量的問題,餐具中有沒有添加什麼其他成分我們也不能確定,短期食用自然不是問題,但若長期使用則有許多隱憂,紙盒還能回收,若是其他的還不能被自然界所分解,這不管對現今或是未來都有極大的影響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便是對它做最少的接觸,若是使用後也該好好的分類,並且在免洗餐具與一般餐具間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地球的良好途徑。
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
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一. 題目---食物
二.主題---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三.相關文獻-
“白色污染”,是污染上海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,是當前環境整治的重點對象。 在今年舉行的市人代會上,竟然有56位代表聯名提交了四份關於“白色污染”治理的議案。 可見“白色污染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危害性之大。 由於大家對塑料餐具、塑料薄膜的危害認識不足,使用後隨意丟棄,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。 為了我們自己,為了明天,為了子孫後代,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,制止“白色污染”,保護環境,共同美化我們賴依生存的空間。
(一)何為“白色污染”
一次性快餐盒,廢塑料如今已經成為主要的“白色污染”源之一,成為全球性公害。 在鐵路沿線,火車乘客隨手向窗外扔掉的一次性飯盒日積月累,堵塞了鐵路兩邊的排水涵道,影響了附近農作物的生長。 據《報刊文摘》報導。 我國鐵路一年使用近4億隻一次性快餐盒,回收率僅16%,有2億多只餐盒被隨手亂扔於鐵路兩側。 而鐵道部在1994年為了掩埋這些餐盒,竟花去了一億元巨資。 在一些旅遊風景區,遍地都是飲料瓶罐,連水面上都漂著一層廢塑料。 我們上海每年丟棄的一次性飯盒,也有6.7億隻。
據統計,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0多萬噸,如果不妥善處理,塑料垃圾就會堆積成山,覆蓋每一片土地。
化學專家指出,這種塑料高分子化合物需要200-400年才能分解掉。 如果一次性快餐盒之類的塑料製品埋在土壤裡,不但佔用了有限的耕地,還會防礙農作物生長。 因此,人們把難以處理、又破壞生態環境的塑料廢棄物體,稱為“白色污染物”,把被“白色污染物”造成的污染稱為“白色污染”。
(二) “白色污染”的具體表現
“白色污染”的危害到處亂扔塑料廢棄物,給我們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:
1.污染了環境。 到處丟棄的塑料垃圾,破壞了我們整潔美好的環境。
2.造成了化學污染。 塑料垃圾在焚燒或自然降解中,能分解出有害、有毒化學氣體,污染了空氣,影響人類身體健康。
3.對牲畜有害。 牲畜吃了帶有塑料的飼料後,會引起消化道疾病,甚至死亡。
4.影響農作物對水、養分的吸收,不同程度地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,造成減產。
5.破壞了土壤結構,使土壤變得貧瘠,而且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恢復。
(三)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
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呢?
我認為,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.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,少用塑料薄膜,尋找其替代品。
在黨中央和市領導的關心下,上海在禁止“白色污染”方面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面。 1999年9月17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《關於加強本市環境保護和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》中指出,以治理一次性塑料製品為重點,逐步削減“白色污染”總量。 今年3月1日《新民晚報》載文,上海已經頒布了《一次性降解餐具》強制性地方標準。 從99年6月5日起,上海所有的一次性餐俱生產、經銷商必須製造、經銷符合標準的一次性餐具。
日本、美國、意大利、奧地利和已經研製並生產一批以植物材料製成的替代品,並且在挪威冬奧會上投入使用。 目前上海研製出的紙快餐盒,也已投入批量生產。
2.建議科研部門利用糧食研製可食用的一次性餐具,這樣可徹底的解決危害。
糧食中的澱粉具有很高的強度,通過加工可製成各種口味的餐具,餐具外表用澱粉膜覆蓋,使用結束時,撕掉澱粉薄膜,可當點心食用。 不用、遺棄的餐具,可收集作動物飼料或農田肥料。
3.回收利用,促使資源無害化。
無論是英國帝國化學公司發明的Biopol,還是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,都不能徹底地解決“白色污染”替代一次性塑料。 但是,如果我們採取及時回收的辦法,既可以減少污染,又可把廢塑料再利用。
北京、天津曾將5克一隻的發泡快餐盒回收價定為每公斤2元以上,結果北京一次性快餐盒回收率超過了70%。 這說明,如果市場回收價格上去,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完全能夠與一次性塑料餐盒展開競爭。
其實,塑料本身不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,這是因人們疏於管理才引起的生態災難。 給廢棄塑料一個“回收站”,比口頭大談禁用更有實際意義。 如果能抬高廢塑料的身價,建立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,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。 車站、商店、裡弄、學校、菜場等都應設回收網絡,這樣,自然環境中的“白色”污點就會越來越少。
4.“白色污染”和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係科學的發展發明了塑料,方便了人類生活,但隨之產生了“世界性”的“白色污染”公害,破壞了公共環境和生態平衡,嚴重阻礙了可持續發展。 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觀,它是對20世紀以來,人類發展觀念的反思和創新。 它要求我們在實現從高消費耗,高排放的工業社會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型的過程中,需要在生產和消費等領域倡導減量化原則,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。 它將成為在新的發展觀指導下的新行為規範。 告別那種“從資源到產品,從產品到垃圾的循環”,使資源枯竭,生態破壞的習慣。
塑料是科技發展的產物,但生產塑料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,現在全國塑料製品年產量突破1500萬噸,年廢棄塑料近1000萬噸。 上海生活垃圾中7%為廢塑料,年總量達29萬噸。 上海郊區每年塑料農膜的使用量近萬噸,平均每公頃土地有45公斤殘餘的農膜。
大量塑料製品的生產,加速了自然資源的消耗。 因此,節約資源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經濟需要,而是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準則。 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,經濟貧富,都無權揮霍資源,因為地球不僅僅屬於這一代,還屬於未來,不允許為了滿足今天少數人的過高慾望,而提前消耗了子孫後代的資源。
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,是你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能夠做到的第一步。 你還可以做到:盡量重複使用塑料袋,把廢塑料分類回收,真正用環保標準來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,做一個合格的“21世紀公民”。
資料參考:
http://translate.google.com.tw/translate?hl=zh-TW&sl=zh-CN&u=http://www.envir.online.sh.cn/educa/page/0004/000407.htm&sa=X&oi=translate&resnum=10&ct=result&prev=/search%3Fq%3D%25E9%25A4%2590%25E7%259B%2592%25E5%259B%259E%25E6%2594%25B6%26start%3D90%26complete%3D1%26hl%3Dzh-TW%26sa%3DN
四.結論
現在使用免洗餐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常見,不論是什麼類型的,即使對業者或消費者都相當方便,但無疑的都會加重對地球的負擔,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實減少免洗餐盒餐具的使用,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做起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。
1. 以塑膠餐具代替免洗餐具,以減少垃圾量的增加。
2. 若使用免洗餐盒,盡量做好垃圾分類,好不浪費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。
3. 使用過的餐盒盡量清洗乾淨,保持垃圾分類的正確性。
4.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,餐具可以自備。
五.心得
地球的垃圾量每天都在成長,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食物這個方面,當然不只免洗餐盒,其他還有很多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氾濫著,餐盒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環。免洗餐盒雖然方便,但使用過後的影響卻是令我們所擔憂的,不單單只有垃圾量的問題,餐具中有沒有添加什麼其他成分我們也不能確定,短期食用自然不是問題,但若長期使用則有許多隱憂,紙盒還能回收,若是其他的還不能被自然界所分解,這不管對現今或是未來都有極大的影響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便是對它做最少的接觸,若是使用後也該好好的分類,並且在免洗餐具與一般餐具間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地球的良好途徑。
六.實驗設計
實驗設計
問題確認 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1.去合作社調查每日的餐盒及麵包所販賣的數量
2.調查男宿主要餐廳鎖製造的餐盒量
3.統計男生宿舍每日所製造出來的餐盒數量
二.主題---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三.相關文獻-
“白色污染”,是污染上海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,是當前環境整治的重點對象。 在今年舉行的市人代會上,竟然有56位代表聯名提交了四份關於“白色污染”治理的議案。 可見“白色污染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危害性之大。 由於大家對塑料餐具、塑料薄膜的危害認識不足,使用後隨意丟棄,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。 為了我們自己,為了明天,為了子孫後代,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,制止“白色污染”,保護環境,共同美化我們賴依生存的空間。
(一)何為“白色污染”
一次性快餐盒,廢塑料如今已經成為主要的“白色污染”源之一,成為全球性公害。 在鐵路沿線,火車乘客隨手向窗外扔掉的一次性飯盒日積月累,堵塞了鐵路兩邊的排水涵道,影響了附近農作物的生長。 據《報刊文摘》報導。 我國鐵路一年使用近4億隻一次性快餐盒,回收率僅16%,有2億多只餐盒被隨手亂扔於鐵路兩側。 而鐵道部在1994年為了掩埋這些餐盒,竟花去了一億元巨資。 在一些旅遊風景區,遍地都是飲料瓶罐,連水面上都漂著一層廢塑料。 我們上海每年丟棄的一次性飯盒,也有6.7億隻。
據統計,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0多萬噸,如果不妥善處理,塑料垃圾就會堆積成山,覆蓋每一片土地。
化學專家指出,這種塑料高分子化合物需要200-400年才能分解掉。 如果一次性快餐盒之類的塑料製品埋在土壤裡,不但佔用了有限的耕地,還會防礙農作物生長。 因此,人們把難以處理、又破壞生態環境的塑料廢棄物體,稱為“白色污染物”,把被“白色污染物”造成的污染稱為“白色污染”。
(二) “白色污染”的具體表現
“白色污染”的危害到處亂扔塑料廢棄物,給我們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:
1.污染了環境。 到處丟棄的塑料垃圾,破壞了我們整潔美好的環境。
2.造成了化學污染。 塑料垃圾在焚燒或自然降解中,能分解出有害、有毒化學氣體,污染了空氣,影響人類身體健康。
3.對牲畜有害。 牲畜吃了帶有塑料的飼料後,會引起消化道疾病,甚至死亡。
4.影響農作物對水、養分的吸收,不同程度地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,造成減產。
5.破壞了土壤結構,使土壤變得貧瘠,而且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恢復。
(三)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
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治理“白色污染”呢?
我認為,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1.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,少用塑料薄膜,尋找其替代品。
在黨中央和市領導的關心下,上海在禁止“白色污染”方面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面。 1999年9月17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《關於加強本市環境保護和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》中指出,以治理一次性塑料製品為重點,逐步削減“白色污染”總量。 今年3月1日《新民晚報》載文,上海已經頒布了《一次性降解餐具》強制性地方標準。 從99年6月5日起,上海所有的一次性餐俱生產、經銷商必須製造、經銷符合標準的一次性餐具。
日本、美國、意大利、奧地利和已經研製並生產一批以植物材料製成的替代品,並且在挪威冬奧會上投入使用。 目前上海研製出的紙快餐盒,也已投入批量生產。
2.建議科研部門利用糧食研製可食用的一次性餐具,這樣可徹底的解決危害。
糧食中的澱粉具有很高的強度,通過加工可製成各種口味的餐具,餐具外表用澱粉膜覆蓋,使用結束時,撕掉澱粉薄膜,可當點心食用。 不用、遺棄的餐具,可收集作動物飼料或農田肥料。
3.回收利用,促使資源無害化。
無論是英國帝國化學公司發明的Biopol,還是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,都不能徹底地解決“白色污染”替代一次性塑料。 但是,如果我們採取及時回收的辦法,既可以減少污染,又可把廢塑料再利用。
北京、天津曾將5克一隻的發泡快餐盒回收價定為每公斤2元以上,結果北京一次性快餐盒回收率超過了70%。 這說明,如果市場回收價格上去,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完全能夠與一次性塑料餐盒展開競爭。
其實,塑料本身不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,這是因人們疏於管理才引起的生態災難。 給廢棄塑料一個“回收站”,比口頭大談禁用更有實際意義。 如果能抬高廢塑料的身價,建立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,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。 車站、商店、裡弄、學校、菜場等都應設回收網絡,這樣,自然環境中的“白色”污點就會越來越少。
4.“白色污染”和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係科學的發展發明了塑料,方便了人類生活,但隨之產生了“世界性”的“白色污染”公害,破壞了公共環境和生態平衡,嚴重阻礙了可持續發展。 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觀,它是對20世紀以來,人類發展觀念的反思和創新。 它要求我們在實現從高消費耗,高排放的工業社會向可持續發展社會轉型的過程中,需要在生產和消費等領域倡導減量化原則,再使用原則和再循環原則。 它將成為在新的發展觀指導下的新行為規範。 告別那種“從資源到產品,從產品到垃圾的循環”,使資源枯竭,生態破壞的習慣。
塑料是科技發展的產物,但生產塑料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,現在全國塑料製品年產量突破1500萬噸,年廢棄塑料近1000萬噸。 上海生活垃圾中7%為廢塑料,年總量達29萬噸。 上海郊區每年塑料農膜的使用量近萬噸,平均每公頃土地有45公斤殘餘的農膜。
大量塑料製品的生產,加速了自然資源的消耗。 因此,節約資源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經濟需要,而是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準則。 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,經濟貧富,都無權揮霍資源,因為地球不僅僅屬於這一代,還屬於未來,不允許為了滿足今天少數人的過高慾望,而提前消耗了子孫後代的資源。
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,是你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能夠做到的第一步。 你還可以做到:盡量重複使用塑料袋,把廢塑料分類回收,真正用環保標準來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,做一個合格的“21世紀公民”。
資料參考:
http://translate.google.com.tw/translate?hl=zh-TW&sl=zh-CN&u=http://www.envir.online.sh.cn/educa/page/0004/000407.htm&sa=X&oi=translate&resnum=10&ct=result&prev=/search%3Fq%3D%25E9%25A4%2590%25E7%259B%2592%25E5%259B%259E%25E6%2594%25B6%26start%3D90%26complete%3D1%26hl%3Dzh-TW%26sa%3DN
四.結論
現在使用免洗餐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常見,不論是什麼類型的,即使對業者或消費者都相當方便,但無疑的都會加重對地球的負擔,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實減少免洗餐盒餐具的使用,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做起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。
1. 以塑膠餐具代替免洗餐具,以減少垃圾量的增加。
2. 若使用免洗餐盒,盡量做好垃圾分類,好不浪費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。
3. 使用過的餐盒盡量清洗乾淨,保持垃圾分類的正確性。
4. 如果不嫌麻煩的話,餐具可以自備。
五.心得
地球的垃圾量每天都在成長,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食物這個方面,當然不只免洗餐盒,其他還有很多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氾濫著,餐盒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環。免洗餐盒雖然方便,但使用過後的影響卻是令我們所擔憂的,不單單只有垃圾量的問題,餐具中有沒有添加什麼其他成分我們也不能確定,短期食用自然不是問題,但若長期使用則有許多隱憂,紙盒還能回收,若是其他的還不能被自然界所分解,這不管對現今或是未來都有極大的影響。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便是對它做最少的接觸,若是使用後也該好好的分類,並且在免洗餐具與一般餐具間取得平衡才是保護地球的良好途徑。
六.實驗設計
實驗設計
問題確認 跟食物有關的可回收垃圾的數量及來源
1.去合作社調查每日的餐盒及麵包所販賣的數量
2.調查男宿主要餐廳鎖製造的餐盒量
3.統計男生宿舍每日所製造出來的餐盒數量
訂閱:
文章 (Atom)